游记| 梅里雨崩徒步日记

我把活着喜欢过了
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
——谷川俊太郎
 
 
 
 

01.

徒步雨崩,是十年前的念想
 
2011年10月底,我和朋友从川藏线转滇藏线;稻城亚丁出发,得荣吃午饭,之后过金沙江大桥,经奔子栏金沙江大拐弯,翻越白马雪山前往飞来寺。
 
那时白马雪山还没有隧道。
 
 
从谷底攀山,上升一千多米,沙石土路弯急路烂,但不险峻,谷内密林丛生,掩盖落差,记得半山有一棵大红枫,像一团火焰,映红秋谷,还记得车到山顶,飘起雪花,雪花大而疏,能见度百米,暮色幽蓝,雪花幽蓝,抵达飞来寺已是晚上8点多。
 
飞来寺位于德钦县城外8公里滇藏公路旁,有390年历史,寺门口挂一幅对联,“古寺无灯凭月照,山门不锁寺云封“,寺庙附近观景最佳,人气聚集,遂成小镇。
 
小镇夹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之间,山腰高处。
 

 
主街南北走向,与梅里雪山平行,天气好,晨曦越过白马雪山的山脊,将俊逸的梅里十三峰染成金红,阳光渐烈,金红褪成嫣红、粉红,最后雪白;雪山皑皑,宛如天边的宫殿,而其中最尖峭的两个峰尖,上指苍穹,庄严圣洁,是主峰卡瓦格博和神女峰缅茨姆,传说是一对王者夫妻。影师拍到梅里金山,照例要炫耀一下。
 
这片雪山原本叫太子雪山,卡瓦格博即“太子”的意思,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,苯教圣山;20世纪50年代,解放军经德钦进藏,在太子雪山附近休整,部队向当地人打听山名,得到的答案是梅里,意思是“药山”,测绘队便将绵延30公里的太子雪山标注为梅里雪山,后经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梅里山难事件,更是家喻户晓,现在,卡瓦格博指梅里雪山的主峰,海拔6740米,是云南省第一高峰。
 

 
十年前小镇颇为荒凉,挨着住宿地有家“梅里往事”酒吧;高原秋夜,寒气逼人,走进酒吧,里面充满暖意,灯光橘黄,沙发厚实,南墙贴满留言条,低矮的茶几上,摆着数本留言册,封皮磨得卷角,我陷进沙发,认真翻看留言册,就此知道了雨崩。
 
十年后,重返“梅里往事”。
 
酒吧已经扩成四层楼的客栈,一楼是大堂兼餐厅,装修宜家风,天蓝加雪白,多幅半米高的梅里雪山的竖幅照片,引导视线,只在南墙一角,我发现一个置物架,架上散放几十本残破的留言册,让我确信,这还是当年那家梅里往事。
 
我点了一杯当地产的卡瓦格博红酒,38元,入口还好,但回味有些生涩,点了一份青椒炒蛋,然后搬来2011年前后的十几本留言册,堆成厚厚一摞,一页页翻过去;循着日期,我没有找到自己的留言,其实,我已经忘记自己是否留过言?留言册中最接近的一条,是2011年10月26日的,“经桶圆转能否羽化成仙,真诚祈祷能否盼到你”,没留姓名,册子中这种情感的黑洞不少。

 

 

正读着,一辆宝马摩托推进大堂,停在我桌旁,这摩托是个庞然大物,比常见的大一倍,与推车人一般高,停好车,车主卸下头盔,是个中年男子,西双版纳人,3天前从西双版纳出发,目的地拉萨,他的爱车尾部,挂着一个一尺长的小熊玩偶,玩偶身穿多口袋摄影师装,圆圆大头,表情憨厚,跟车主神似,再一问,这摩托买了五年,除了去年疫情,车主每年都会骑进藏,车子保养得很好,看起来还像新的。
 
行前我买了两本梅里雪山的书,《转山》和《梅里—探寻卡瓦格博之境》。
 

 
《转山》写梅里外转,已经读完,第二本还没读,但看见客栈在卖这书,就向大堂中一位精瘦斯文的黑框眼镜男问起,这才知道,他就是梅里往事的老板——廖哥,第二本书的策划人之一,另一策划就是《转山》的作者白继开,书中记录从东南西北方向深入梅里雪山的17条徒步线之所见,探寻雪山的冰川和地貌,拍下大量珍贵照片。
 
廖哥是天津工业大学的理工男,四川人,喜欢摄影和户外,先在泸沽湖的里格半岛开了摩梭往事客栈,2005年经过梅里雪山,一见梅里误终身,就此扎根飞来寺,开了梅里往事客栈,老婆孩子安顿在丽江;廖哥有一张清楚标注17条徒步线路的三维电子图,加微信后发给我,他的这张图在书籍出版时被删除了,说要考虑地理信息的安全,对照电子图读他的书,大大扩展了我对梅里雪山全境的认识。
 
 
另看了三部纪录片,《雨崩村的故事》,《德拉姆》和《梅里雪山——卡瓦格博1991年山难纪实》。
 
《雨崩村的故事》2012年在中央台播出,记录与世隔绝、半农半牧的雨崩村,几十户村民,自古只有两条山道徒步进出,但随着互联网传播,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进来。
 
《德拉姆》的导演田壮壮是于蓝的儿子,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,记录茶马古道的原住民和高山深谷,天真淳朴,记得阿城在《威尼斯日记》中评到,他喜欢的电影摄影朴素,是凝视,而中国电影总有一股摄影腔,看来《德拉姆》摆脱了摄影腔,色彩克制,丙中洛就是这部电影带红的。
 

 
有的客栈会常年循环播放《梅里雪山——卡瓦格博1991年山难纪实》;1991年1月3日晚,中日联合登山队17人因雪崩全部遇难,这是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山难,电影记录了山难发生前后的故事,包括登山文化与藏族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,例如中日登山队第二次集结时,藏民们自发地坐满澜沧江大桥,阻止登山队通过,记得片中有位当地的藏族诗人,他说,C3营地设在卡瓦格博爷爷的肩上,卡瓦格博抖了抖肩,就发生了雪崩,他说,登山前有藏民发誓,要是卡瓦格博让人踩到他头顶上,就再也不敬山了;诗人天生一幅笑相,毫无表情时嘴角也是上扬。
 
30年前的登山大本营,设在雨崩村,雪崩后,遇难者的遗体遗物,消失了7年半,直到1998年7月,才首次出现在卡瓦格博峰下的明永冰川中,而有一位日本年轻人小林尚礼,遇难者的好友,30年来每年都到梅里,一再深入大山搜寻,成功地确认了16位队员的遗体。
 
山难使梅里雪山蒙上一层神秘和悲情色彩,当地藏族流传诸多传说,到2001年,中国正式立法禁止攀登卡瓦格博峰,至此,卡瓦格博成为人类少数未登顶的山峰之一。
 
藏族历来有转山的传统,表达虔诚敬佛,藏传佛教说要追随前人的脚步,苯教则期待与前人相遇,所以藏传佛教顺时针转,苯教逆时针转;梅里雪山的转山线路分外转和内转,外转全程约200公里,常规8天完成,内转就是到雨崩转神瀑。

 

 

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东南角的群山中,缅茨姆峰之下,雨崩的藏文意思是“经书”。
 
进村开通了越野车道,单趟200元,而我此次行程,依然是徒步进出,从西当村进,尼龙峡谷出,行程4天3夜,村里有客栈,进出只要背些换洗衣物等,背包重约6kg。
 
 
02.
从西当村进雨崩
 
4月9日 从西当村进雨崩
日出时间是7:32,提早10分钟到观景台
 
猎猎山风,鼓动云朵向主峰聚集,略低的山脊线、绿色山谷和谷底村庄清晰可见,高耸的卡瓦格博峰则隐藏云中,始终不曾露面,倒是领队呆在酒店,位置比观景台高几十米,看见了主峰,露出十几分钟。
 
春夏季不容易看见梅里雪山全貌。
 

 
十年前也没有看见,遗憾地前往西藏盐井,车子开出百公里,接到酒店老板电话,说云全散了,于是车上4人当即调头;再返观景台,天空纯净如洗,一丝云都没有,皑皑雪山,看得清每一段山脊和每一道沟壑。
 
8点半乘车出发,从飞来寺去西当村,飞来寺在山腰高处,西当村在澜沧江边;
澜沧江峡谷属于高山深谷,公路像一条灰白飘带盘旋下降一千多米,直抵江边;江水滚滚流过,峡谷高处森林葱郁,海拔越下降,越接近江面,反而呈现一派沙漠的干枯景象,荆棘和仙人掌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,地质学称这里为干热河谷,是受梵风效应和山谷风合力形成的。
 
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、怒江和澜沧江三条大江,流过横断山脉的幽深峡谷,由北向南并流奔腾170公里却不交汇,最终分道扬镳,金沙江成为长江上游,澜沧江成为湄公河上游,怒江成为萨尔温江上游,三江并流区域被列入“世界遗产目录”,其中,澜沧江在梅里山脉东边,怒江在梅里山脉西边。
 
一百多年前,英法传教士发现三江并流区域适合葡萄生长,就鼓励当地人种植葡萄,并教会他们酿造葡萄酒,至今,这里的家酿葡萄酒仍小有名气。
 
去西当村要过澜沧江大桥,当年坐满藏民,阻挡中日联合登山队的,就是这座桥;
路上看见明永冰川,如白绸半裙,拖曳垂地,十年前垂至谷底,而现在气候变暖,已经退至山腰。
 

图源:马蜂窝@与牛共舞

 
我想起马骅,明永村小学的支教志愿者,复旦大学高材生,诗人,2004年6月,他坐的车子在离澜沧江大桥300米处坠江,至今下落不明。

 

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
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
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
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
……

 

马骅32岁意外离世,他生前有一首诗,讲述自己对澜沧江的恐惧。
 
《雨崩村的故事》中记录2012年,一位上海的支教志愿者,独揽全村十多个孩子的教育,所有学科和所有班级,片子末尾,他带孩子们去德钦县城参加期末考试,以此结束一年的支教;而我此行的导游大飞提及,他在2009年常带游客进雨崩,每次去,都会给一位江浙来的支教老师带几个苹果。

 

 

上午10点,抵达徒步起点,西当村温泉镇,海拔2450米,此后一路爬山,直到南宗垭口,海拔3700米。
 
山不难爬,时不时穿插上盘山公路,偶有越野或小货经过,尘土遮天;半路有一个休息亭,可以买奶茶泡面,20元一份,吃完的方便面盒子倒摞一起,成了一堵墙。
 
路上遇见高山杜鹃。
 

 
雨崩的高山杜鹃有些谢了,单株生长,不成林,桃红色居多,远不如峨眉的高山杜鹃;2017年5月我去峨眉,从洗象池到金顶那一段山路,左侧岩壁,右侧山谷,谷中雾气弥漫,几人高的高山杜鹃满树鲜花,成林生长,雾气烘出一片粉红,远远近近,说不出来的仙气。
 
下午2点半,抵达垭口,隔着山谷,雪峰迎面矗立。
 

 
垭口有个小卖铺,卖货的藏族男子四十左右,头发微卷,肤色棕黑,五官有棱有角,着一身黑皮袄。
 
外面飘雪,铺子里柴火燃旺,架在火上的热水壶熏得黝黑,噗噗冒热气,藏族男子自顾自拉弦子,拉得极投入,或仰头或看弓,弦音咿咿呀呀,不悲不喜,声音亦不大。
 
这当儿,接到老同学阿潘电话,我们有两年没联络,她说想起咱俩一起去印度,印象太深了,于是我想起她当年在印度处处受惊吓,瓦拉纳西恒河边,她边看烟火表演边接家人电话,说,这里在跳大绳哦。
 
我拍了一张雪山照片给她,说:瞧,我在这里。
 
 
过了垭口就是下坡,狭长的河谷横亘脚下,没走多远就看见村庄,蓝屋白墙,聚落谷底两处,近处是下雨崩,远处是上雨崩,看着不远,但从下雨崩走到上雨崩,上坡没完没了,人称绝望坡,我走过好些绝望坡,这算一个小绝望吧。
 
我们住上雨崩,下午3点半进了村。
 
一进村就很有感觉,两侧堆着两米多高的柴垛,湿漉漉,散发木香,石砖路窄窄向前,两边藏式民居大多商用,门脸新潮鲜艳、又都添了些藏式元素,走着,迎面过来一匹白马,马后面有一只花狗,汪汪叫几声,宣告一下地盘。
 

 

 
村路不长,也就几百米,快到尽头就到了住宿的客栈。
 
客栈是金属框架再用预制板隔出客房,隔音不好,晚上有一拨客人在大厅唱卡拉OK,隔着一个走廊和房门,依然声震房间,我发朋友圈说雨崩通越野车了,有人回复,唉,又一个宁静村庄要毁了;宁静?不存在的,这不,卡拉OK正在喧嚣呢。
 
同行的天津姑娘小馨独立安静,但我总能注意到她的存在,她自我介绍,我姐姐是人医,我是兽医,我以为这是玩笑话,没想到是真的。
 

 

 
晚饭后,她邀我一起去一家客栈坐坐。新客栈还没有开业,老名叫藏巴乐,四个年轻人以一年四十万价格盘下屋子,正在重新装修;年轻人很高兴有人来聊天,高原的夜寂寞寒冷,他们把炉火烧得通红,自称雨崩最旺
 
女老板让我猜她是哪里人,我一猜即中,湖南妹子的精明和泼辣掩不住湘女的水灵,我问她为什么到雨崩来?她答,“为一个人,躲一个人,等一个人”,再想听细节,没有了。
 
我以为三个男子中有一个是她的恋人,但并没有,四个年轻人打天南地北而来,合伙靠友情和信任;湖南妹子的脚伤了,装修时从梯子上掉下来,脚踝肿了一个月还没消,走路一瘸一拐。广东小伙最小,98年的,才到一个月,他的厨艺很好,第二天到这儿聚餐,他掌勺,一道云腿炒莴笋,火候和咸淡恰到好处。四川男子斯文白净,脖子围一条户外花头巾,我们这厢聊天,他在那厢练毛笔字,无声无息,我去看他写字,他告诉我曾在央美进修,语速慢条斯理,说话间手笔不停,他给新客栈取名“梅里雪”。
 
第四个合伙人叫小丁,瘦高个,湖北人,大学体育专业,原本在稻城亚丁开客栈,现转到雨崩;他的性格外向,嚷嚷围炉夜话,每人讲一个故事,他先讲了一个;有一个香港人,是个天主教徒,上网搜“天堂”,排第一的是苏杭,排第二的就是雨崩,于是动念头过来看看,结果一到雨崩就想留下,于是几经周折,盘下一家藏民民居,开了雨崩的第一家咖啡馆。
 
小丁的故事刚讲完,进来一个眼睛男,六十上下,长的像黄霑,右手一瓶红酒,左手执杯,他熟门熟路拿出一溜红酒杯,每人倒上一杯,说,都尝尝,玫瑰香的,很不错。
 
小丁笑道,刚说到你的故事你就来了。
 
眼睛男听完补充了一些,说,我是一个程序员,拿到退休金那年到雨崩,一眼相中一家民房,就想租下,户主说不出租,于是我就往西藏去,半路上户主又打电话给我,说愿意出租,我就又回来了。
 
我问他葡萄酒哪里买的,他说是茨中天主教堂酿的,200多一瓶;他说藏民自家酿的葡萄酒没法喝,太甜,藏民喝不惯葡萄酒,酒里要加很多糖。
 

#下图为茨中天主教堂

 
香港人前脚走,后脚进来一男一女,女的个子很高,运动短发,五十上下,身材像篮球运动员,他俩从大理来,小丁说,又来一个讲故事的。
 
高个女子是台湾人,现在大理开客栈,位置挺偏,租户多是做瑜伽静修的,她的开场白说,我是一个程序员,好吧,程序员的故事多;有一次她到大理,遇到流浪狗小白,小白总跟着她,于是她收养下来,回台湾后委托朋友照看,朋友正预备移民新加坡,疏于照顾,把小白走丢了,于是她返程大理,路上发愿,找到小白就不回台湾,留在大理,结果,小白真找到了,她也真留在了大理。
 
言谈间,大理的两位也想在雨崩找房子做民宿。我想起同福客栈,江湖儿女,进进出出;台湾女子说饿了,小丁起身去给她炒米粉。
 
炉火很旺,稍暗下去,广东小伙就塞进一根木柴,我问木柴怎么来的,要自己砍吗?
广东小伙说是买的。
我问什么价,多少钱一捆?
小伙答,按车卖的,几千元一车,一车可以烧一年吧;
 
正聊着,小丁手掌托住一只小小的雀鸟走过来,两道弯月形细长白纹,从鸟喙连到后颈,是一只白眉山雀,趴在掌心一动不动,小丁说,一头飞进屋子落到地上就不行了,小馨让拿些水来喂,没有反应,小馨又用拇指和食指捏山雀腹部,捏了一分多钟,还是没有反应,就说,已经没有反射弧,埋了吧。
 
听她说得如此专业,我这才确信她是职业兽医。
 
我们出去时,道上遇到一只黑狗,小馨说,这狗叫得不善,分辨不出会不会攻击人,我们还是绕开它吧。
 
 
03.
雨崩到冰湖
 
4月10日 雨崩冰湖路线
 
客栈是速成建筑,底层钢架架空,横跨溪流上游;但风景真不错,房间窗户正对河谷,晨光推开两侧山峦,深深浅浅的山影,层叠铺向远方;
 
 
早9:00出发去冰湖,出发前杨领队再三强调,下午2点还没有到冰湖的,就不要强走了,要留出足够的返程时间。
 
村口野杏刚开,满树粉白,一树一树,点缀山坡田埂,田里刚冒青苗,雪峰俯瞰,经幡舒展,牛马羊随处信步,一派桃源景象。
 

 
一路都是原始森林。
 
雨崩村几百年来只有几十户人家,交通闭塞时,谷底的农田限制了人口总量;这片森林浸润湿气,沉睡过很久,近年才被惊扰。
 
马蹄踏出马道,泥土、石块和树根混杂,高高低低。
 
经过一片巨杉林,林中空地竖着一块标识牌,牌上汉藏两种文字写道,“卡瓦博格神的锅庄舞场”;巨杉笔直参天,树围超过一米,树与树保持五米以上间距,树根挣扎隆起,向四周扩展。
 
 
经过一棵锯倒的大树,直径超过我的腰部,青苔包裹。路上遇见好几棵大树,下面半空,可以并排站进两个人,但上面依旧枝繁叶茂。一路在爬山,爬了3个多小时,到达此行的垭口,垭口在飘雪。
 
从垭口看前方,雪山横亘而起,一条冰川消融留下的碎石带,形成河床,蜿蜒谷底,现在是枯水季,水流不大,记得新疆的塔里木河也是季节河,夏季天山白雪消融时,水面宽阔浩荡,秋冬枯水季则时常断流。
 
谷底松林一片墨绿,村民称谷底为笑农牧场,林子间隙,可以看见一处倒塌的木屋,领队说,那是30年前中日联合登山队的笑农大本营。
 
 
旧大本营在河道北侧,已经废弃,河道南侧新修了一个木屋。
 
经过一片林子,树干约大腿粗,缠满绿色藤蔓,鬼魅的是,林中树木全部朝一个方向呈15度倾斜,阳光透过林隙,光影斑驳。
 
后来看纪录片才知道,当年登山队从大本营后撤的第二天,这片河谷发生了雪崩,雪崩掀起的气浪摧枯拉朽,扫断几百年大树,如果不是头一天撤出,牺牲人数还得增加,而这些倾斜,正是气浪压迫的,当年藏民说,他们从没有见过这里出现这么大的雪崩。
 
木屋开成小店,店主是个穿白底红花羽绒服的藏族小伙,他每天10点从家里骑摩托出发,没法骑了就停好车,自己背商品上山,下午4点下撤,我们问租金,他答一年11万,交给村委会,我们正唏嘘,说这么个荒郊野岭,一个漏风的木房也收这么贵,小伙答,这些钱,一个国庆假期就赚回来了。
 

 

 
藏族小伙今年21岁,当年支教老师教他时,全班4名学生,他的汉语标准流利。
 
大本营往前一小时,爬上一个小山包,就可以看见冰湖,翡翠色圆形湖泊,静静躺在山脚,很多雪山旁都躺着这样一个冰川湖,如冈仁波齐。
 
我下到湖边,高山倒影湖面,湖边有大大小小的玛尼堆。
 

 
回程时,遇到五六个年轻小伙上山,我提醒他们,太晚了上山不安全,原始森林有大型野生动物,领头的小伙举着自拍杆,说,我们是来直播打熊的;后来,几次与他们相遇,发现他们果真是做旅游直播的,一伙人一路笑闹不断。
 
下午5点半,回到客栈,晚上,约了同行的8位,到梅里雪聚餐。
 
 
04.
雨崩到神瀑
 
4月11日 雨崩神瀑路线
 
以客栈为V字形交汇点,北线通往冰湖,南线通往神瀑。
 
早9点出发,前往神瀑,经过下雨崩;下雨崩已经成为一个大工地,到处在搭建筑框架,金属框架加预制板,就成了民宿,简易的快餐式开发,破坏了环境和品质,但架不住钞票来的快啊?
 
村里遇见丁冬,行色匆匆,他说昨晚有一女孩没回客栈,藏民都说估计人没了,现在村派出所动员大家分几个方向去找呢。
 
去神瀑一路是水泥路,每年十月转山节,藏民们转神瀑祈福求愿的人很多;路左侧沿河,河岸堆满大大小小的玛尼堆,多到繁星一样数不清,右侧是山坡和古树,山坡多巨石,石上青苔斑驳。一路的景点都挺有看头。
 

 
例如村口的经书石,上面有天然的藏文形状,这块石头是雨崩名称的由来。
 
例如五树同根,三株云南沙棘,一株红桦树,一株西南花楸,五棵树共同生长在一根老树根上,红桦被沙棘包裹着,从沙棘枝干探出头,这种稀有的共生是大自然的奇迹,藏民们献上经幡赞美奇迹。
 
 
例如一块巨石有一个脚印状凹陷,传说是莲花生大师的脚印。
 
藏宝石也是一块巨石,两层楼别墅那么大,传说一位老太太经过时看见石头开门,里面金光闪闪,是个藏宝洞,老太太留下一缕头发做信物,以便再来时辨认;藏宝石中央,刻着藏文的六字真言,我也留下一小缕头发。
 
 
而财富密码石更有意思,高大巨石中,天然嵌进一串黑色文字样符号,说是打开宝库的密码。

 

 

临近雪山有一个休息点,一旁的观景台被冲的七扭八歪,这是几年前雪崩的功劳,休息点卖奶茶泡面,鲜奶20元一小碗,不便宜,但确实好喝,奶味浓郁。
 
木屋往前,正对梅里十三峰中的五冠峰,像断了的五指,又像隆起的皇冠,雪峰下的巨大岩壁上,有一幅天然壁画,是一个盘腿端坐、头戴藏式尖顶帽的喇嘛形象,这是莲花生大师的坐像。
 
 
雨崩被藏民们惦记了几百年,是因为雨崩神瀑,神瀑的水据说来自卡瓦博格,是主峰雪水融化而成,因此,瀑布春夏季水大,秋冬季水小。
 
水大的时候,两道一米多宽的水雾直直垂下,阳光一照腾起彩虹,这会水小,只有两小团水雾,缩在山壁顶端,两两成对的四只苍鹰,穿梭在高高的水雾间。
 
神瀑下挂满经幡,长长的经幡扯直,向四面八方伸展。
 

 
一个穿黑背心光膀子的藏族小伙,正在转神瀑;他钻进经幡丛,转到某个位置,就五体投地磕一个长头,这里很冷,雨雪交加,磕头地方挨着雪堆;小伙转完三圈上来,全身湿漉漉,但精神抖擞,我问他,你不冷吗?他答,不冷;说完从口袋摸出两个大白兔奶糖,递给我一个,我连忙递给他一根能量棒,他不肯接,说,这不成交换了。
 
我塞给他,答,没事,互相分享。
 
小伙是德钦县城人,小时候爸妈背着来,长大了自己来,每年都要到雨崩转神瀑。

 

 

离开神瀑,杨领队带我们去转往生洞,洞高不及半米,需要匍匐进出,洞内呈Ω字形,围着中心一块石头转一圈,长约5米,我刚爬,杨领队跟在洞口喊,记得顺时针爬哈,别爬反了。
 
爬完一圈,赤裸的手臂被石头硌得生疼,出来时,同行的小霜告诉我,洞口佛龛挂的红宝石项链,是真的呢。
 
关于往生洞,杨领队说,爬过了,来生就投胎到梅里了。
 
细想起来,往生洞有点像子宫。
 

 
晚上,照例到梅里雪烤火,吃不是主要的,希望遇见有趣的人和有趣的故事。
 
烤火喝茶的当口,看见一边的长椅上坐着一男一女,男的是藏族,个很高,刀削脸,棕色皮肤,全身精瘦,头戴棕色牛皮毡帽,过肩长发中藏着数根脏辫,像个西部牛仔;女的长相普通,运动短发,但头发染成浅靛蓝,靠近额头还挑染了一缕白色。
 
待两人离开,丁冬才说,刚才那女的,就是昨晚失踪的女子,找回来了,她昨晚住在笑农大本营的木屋,丁冬大口喘气赶到那,这女子刚睡醒,人比他还精神。
 
大家唏嘘一阵,都说,找回来就好,接着又海聊,聊到比特币,丁冬说,我认真研究过比特币,几年前买过几万,是其他币,厉害时亏了40%,现在回本不少,听丁冬一讲,我想起,三江并流区域是矿机的老巢之一,不过到7月,这处老巢就被全端了。
 
 
 
05.
离开雨崩

 

 
4月12日 从尼龙峡谷出雨崩
 
今天出山,全程18公里,下降约一千米,早8点半出发,下午2点到达上车点,徒步5个多小时
 
全程分三段,第一段从上雨崩到下雨崩;在雨崩连续住3晚,一直没有看见缅茨姆峰,倒是一座无名雪峰,峰形简洁,落落大方,始终露面。
 
第二段是沿雨崩河下降;雨崩河发源于神瀑,河水清澈碧绿,遇到湍急处,撞出白色大浪花,河两岸是茂密森林,沿河一路铺设半尺粗的金属管。
 

 

第三段是尼龙大峡谷的挂壁公路,路宽处不及2米,垂直下方,是深达百米的大江大河,不过,路刚修过,全段是水泥路,恐高者贴壁前行,没有任何危险。

 
贴着岩壁,有一条宽约一尺的河沟,哗哗水流,一路相伴,是此前金属管的水转过来的;路上遇见一只翠绿色小蜥蜴,山路转角,风吹得帽子险些吹落,此外,道路越走越开阔。
 

 
身处尼龙峡谷的岩壁,远远近近,苍黄辽阔,视野很远,什么都变小了,当转上澜沧江峡谷,对面的公路是一条细白线;尼龙峡谷的河水注入澜沧江峡谷,最终将流进湄公河。
 
这段路最安全的方式是徒步,不要坐藏民摩托进出山,走路不观景不拍照。
 
尼龙峡谷出口有一个巨大的平顶厂房,看起来像葡萄酒厂,一问才知道,这是一家矿泉水厂,出山这一路的金属管和小河沟,就是将梅里雪山的水,引到工厂,看来,不久将来,会有一个新的矿泉水品牌,“梅里雪”。
 
 
出山这一路,团队中宁波小伙小罗,看我有时拉在队尾停下拍照,就在前方等我,说,无论如何,每个人都应该在视野里,他听说我转过冈仁波齐,就说自己也计划去转。
 
小罗脸上总挂着微笑,语气温和,体力甚佳,但有一次深聊我才知道,他患过抑郁,有半年几乎不出家门,后来走出家门,愿意跟人分享自己的经历,现在好多了。
 
听他说完,我留意到他虽然总笑,但笑得不敞亮,留意到他的朋友圈会半夜更新,他的专业是灯光照明,他两次提到,自己十年前就看准了LED灯的前途,但执行力不够,后来在香格里拉广场,他向流浪歌手点了一首《后来》,“后来,我总算学会了,如何去爱?”

 

 
5月开始,小罗一个人自驾一辆红色Jeep,走滇藏、过丙察察、进墨脱、转冈仁波齐、再走新藏、过喀什、伊犁、阿勒泰、后经内蒙古、漠河,沿边疆行程万里,最后回到宁波,自题,“万里归来颜愈少“。
 
我一直很警惕口号式的励志教育,普通人的一生,最多就像赵英俊歌里唱的,奖励一朵小红花,写这首歌时,赵英俊已经快走到生命尽头,他写道:
 
送你一朵小红花
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
奖励你能感受
每个命运的挣扎

 

努力过,承受过,就与自己和解吧。
 
我们每个人的命运,其实自己能掌控的部分并不多,大部分被原生家庭、时代和环境掌控着,凡能逆天改命的,除了天赋,还需要好运。
 

 
我参加的这个徒步团,队员10人,有两个领队,杨领队和实习领队大飞。
 
杨领队是大理人,脾气温和,话音中没有一个高音,安排周到细致,他的女儿明年高考,大理有民宿出租给别人打理,自己喜欢户外,就出来带带团,行程结束,我给他五星点赞。
 
大飞是内蒙古人,做过餐饮民宿,疫情让他考虑转型;车上他坐我旁边,聊起烤羊肉串,我建议他,羊肉串一是好吃,二是标准化制作,保证品质如一,三是不谋求暴利,永远只收取一个固定的利润率,他听完沉思;末了我说,推广软文的标题我已经帮你想好了,“嫁到丽江的内蒙古小伙,带来了祖传的羊肉串手艺“,听完,他大笑。
 
作者的话:
1、报名参加的是西部印象的雨崩团,微信小程序搜 “西部印象定制旅行“;
2、丽江集合丽江解散,除了餐饮,6天5晚的全部费用是1880元;
3、旅行社赚人气不赚钱,我自己走应该不止这个价。
 

 
本文版权归西部印象雨崩队友陌生小镇所有
图片由作者以及西部印象提供
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
 

游记与话题  /  TRAVEL NOTES &  TOPICS